close
法國式的禮儀與個人主義---
一個以自我為主的低信任度社會
一個以自我為主的低信任度社會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憂鬱沉靜的法蘭西民族, 我開始在書本中找尋答案. 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 法國一直到了十六世紀路易十三世時, 才開始有所謂的宮廷禮儀. 這種宮廷禮儀強調的是男性貴族對仕女的騎士精神禮儀, 各個公侯國的貴族對君王的禮儀, 因此這種帶有階級識別性的禮儀, 雖然慢慢的由十八世紀的中產階級傳播到各個階層, 但是在大革命以後, 由於個人主義自由平等的精神興起後, 開始與這種這種界定尊卑的禮儀產生衝突.
現代的法國禮儀仍保有過去繁文縟節的形式, 但是其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尊敬已經淡化了, 因為法國人認為, 人與人之間的尊敬, 其實已經包含了階級的高低之分了. 他們可以對您在形式上的語言表達十分禮貌, 但沒有必要在態度上對您百般尊敬(日本式的九十度鞠躬禮, 中國式的拼命點頭微笑, 都是法國漫畫中取笑的對象). 因為在法國, 不管您是教授或是長者, 都是一樣的階級. 這跟中國講究的五倫, 尊敬長者智者老師等的傳統完全不一樣.
在法國, 讓座給老人的場面不很常見, 十三`十四歲小伙子毆打公車地鐵司機的案子特別多, 上課時聽的不順眼, 想插老師話時, 根本不會有人舉手, 高興講兩句就講兩句. 電視上有辯論節目時, 通常是大家您一句, 我一句,大家一起吵, 人人只想表達自己的高見, 而不想聽別人講半句話.每個人的自我意識特別濃厚,但對接受別人意見的程度卻比較差, 所以法國人的思辯能力往往都很強, 因為當他們與人講話時, 腦中想的卻是如何把您剛剛的話駁倒.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