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式的禮儀與個人主義---
                                一個以自我為主的低信任度社會
一位名叫H.Ahlenius的法國作家, 曾經針對法國人的極端個人主義做過如此的批評: “ 在法國, 個人主義已經常常變成了公民道德意識的公敵, 尤其是在愈關鍵的時刻, 個人主義扮演的角色反而更明顯.”(法文原文:L’individualisme en France est trop souvent devenu l’ennemi du civisme , qui pourtant a joué un role si magnifique aux moments cruciaux.)
 
 日裔美籍作家法蘭西斯. 福山.在他的”誠信”一書中談到關於法國人的面對面關係中也曾提到 : ”法國人的彼此信任度很低 , 而傳統的法國中產階級更是以自我為中心 , 最關心的只是本身的地位 . 而法國傳統文化深層結構裏 , 本來就很不喜歡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關係 . 雖然1789年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教會與封建 , 但是階級貴族的意識至今仍然存在 . 不同階級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也未曾改變 .
 
的確, 來到法國讀書之後, 深深的感受到這種法式個人主義所帶來的疏離與冷漠. 而且, 我發現這種疏離與冷漠通常會伴隨著人與人之間極度有禮貌的言行. 來自中國人傳統儒家社會的我, 根深蒂固的認為, 禮貌的表現通常必需發自內心, 並伴隨著誠心與尊敬. 但在法國, 禮貌的表現, 卻是用來與人畫清界限與界定彼此階級的不同.
 
舉例來說, 法國人每日說早安您好的次數非常之多, 但是當我回應他們時, 卻往往搜索不到一個誠懇眼神的交流. 他們說日安好像已經變成一個社會加諸他們的義務, 代表著他們受過教養, 但是他們卻避免眼神的交流, 以防止更進一步的接觸. 但是中國人不同, 說聲您好時還要伴隨著點頭的動作, 並看著對方的回應以便下一步的對話,因此我在法國常常不能適應這種表裡不一的法國式禮儀.
 
    由於我在法國常常會錯意, 表錯情, 慢慢的學乖了. 跟同學說聲早安後, 盡量閉嘴, 除非是人家主動問我問題. 結果我發現, 當十幾個同班同學在上課前幾分鐘在教室門口等鐘響時, 通常他們都是猛抽煙, 在煙霧迷漫中只有一片死寂, 不會有人像台灣的大學生一樣, 開始呼朋引伴, 為晚上去那裡唱KTV而討論不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hion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